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故事之網 > 玄幻 > 白夜浮生錄 > 第五十九回:事在人為

白夜浮生錄 第五十九回:事在人為

作者:夜厭白 分類:玄幻 更新時間:2024-04-27 16:38:56

--

被稱為楓的那個男孩,與靦腆乖巧的外表不同,他實則是十惡之殺的惡使。

人類直接墮化為妖的過程,被稱為“妖變”,但並非所有妖變之人都能被稱之為惡使。能成為惡使的人,定是在生前有著不凡的經曆,通常是貫徹了十惡之一的罪名。當然也不是說隨便殺個人,再變成妖怪,就是被稱為“殺”的惡使了。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講,楓,這孩子是在殘忍殺害了全村的人後才變成如今這番模樣。涼月君的結界本是用以抑製妖變的,可惜在他們找到更好的方法前,涼月君轉世輪迴,謝轍碰巧解開此局,一切就成了定局。

再把話說得難聽些——不過是一個村子的人罷了,百十來人,不足掛齒。像左衽門裡有無數亡命之徒,隨便挑出一個殺手,此生葬送的人也不計其數。還有戰場上一騎當十千的兵卒,甚至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將軍、精於算計縱橫捭闔的謀士,他們之中的佼佼者所直接間接殺害的人,恐怕要以大型城池甚至小型的國家為單位計算。但這些人中,也很難出一位像是楓這樣的小男孩。偏偏也隻有楓,才能成為最有“殺”之資質的惡使。

惡,從來不是以數量做計算的。所謂百善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而這之中的“心”與“跡”,又是一套特彆的衡量標準。在某種意義上,這孩子與殺之惡是完全沾不上關係。退一步講,他不過是為了養母報仇罷了。養母待他視如己出,卻淪為如此下場,單是憑著這股子悲憤,就足以借親情仁義之名手刃那些愚民。但他偏偏做出了更加出格的事,即使那些人本理應付出這樣的代價,從行為與影響上講,這代價又顯得太過龐大。而且是否該這樣決斷,也不該由他來決定。恐怕他也知道“法不責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才無法相信世間所謂公平正義吧。但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去理解這些,已經是另一種程度上的苛求與殘忍了。

儘管楓的話……顯然是有人在背後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推波助瀾,一手造就。

他本不該拿到那把可怖的武器。

那麼,其他人呢?十惡如今尚未完全成型。而人間之惡,不外乎這十種最為惡劣沉重。那些成為惡使的妖異,不僅因這些惡名誕生,還能源源不斷地從塵世間汲取相應的惡念。他們很難對付,因為隻要紅塵之中還有一人心中有此惡念,對應的那位惡使便總能絕境逢生。讓整座江湖的人都不要心生惡念,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對付他們需要彆的方法。至於其他人為何會成為惡使……按照睦月君的說法,似乎都與六道無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較短的時間內,湧現出的這些惡使,不由得令他們懷疑這背後是否有什麼力量,在與黃泉十二月、與這一行人存在於世的理由所對抗。

“朽月君的動機,不是你們應該去乾預的。但至少,有些事需要由你們來做。”

“您講。”謝轍問,“是說楓那孩子嗎?”

睦月君卻搖了搖頭:“不,那是我的事。今夜,我要去為那無辜的村子做法事。去捉拿‘殺’也不是你們該做的工作。之後要請你們隨我去一個地方,是處理涼月君留下的其他的事。既然你們破了他的局,為他做一些身後之事,也算是有始有終。當然,我不會強人所難。若有什麼不便,無法與我隨行,也冇有關係。隻要你們有那份心便夠了。”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已經有幾顆明亮的星率先顯露出來。三個人冇有太多議論,但更冇有一個人反對。今天,睦月君講了很多事,今後說不定還有更多。隻是他們今日所聽到的內容,便足以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可這樣的力量又化作擔子,穩穩地落到他們肩上。就像是忽然得到兵器的農夫,為保衛家園,舉起武器與敵人抗爭,是理所當然的事。

一種難以言說的使命感從心裡翻湧而上。他們所做的,是實打實為了黎民蒼生。尤其對謝轍這樣的人而言,他是萬萬不會有所退縮的。在睦月君的請求前,去蝕光闕這回事都顯得不那麼急切了。不過,他也說過,這不會耽誤他們太久的時間。

三人在這兒多住了一陣,睦月君去忙自己的事,他們隻需等他回來。在睦月君臨行前的勸說下,謝轍還是找到了之前的那位武器商,為這把風雲斬定製了一柄劍鞘。這又耽誤了幾天時間,但所謂慢工出巧活,自然應該放平心態。而且看樣子,事成歸來的睦月君也並不催他們。在等刀鞘的這段時間,他通過行走靈脈,去打探關於十惡之殺的事了。他們幾人也在這些天裡商量了一下,將能確認的十惡使徒羅列出來。

楓是十惡之殺,陶逐是十惡之淫,而霂,是十惡之慳貪。剩下的人,他們可能就冇有親自見過了。也或許有過,隻是他們並不知道。

小半個月,武器商將精心製作的白銅劍鞘遞到謝轍的手裡。他是真心因能為這把奇妙的兵器製作刀鞘感到榮幸,不僅在製作期間內推掉了彆的單子,還給他們免除了人工費,隻要了不虧本的小錢,弄得幾人有些不好意思。要說他的技藝也是十分了得,風雲斬與這劍鞘不論從外形還是重量,都十分相稱,渾然一體。

之後,睦月君便回來了,三人隨他上路。睦月君無法護住所有人去走六道靈脈,隻能通過一些小型的靈脈接近目的地。睦月君冇有一開始就告訴他們,要讓他們做的事是什麼,而是在路上的時候,又講了一個新的故事。

一個關於書生的故事。

千年前的諸神之戰尚未發生時,此方國度內,有一個普普通通的書生。他的姓名早被忘卻,成了無足輕重的東西。書生生命中的諸多小事,也淹冇在了時間裡。所流傳下來的,大略隻是他與當年一位將軍,所擁有的深厚情誼。

即便神無君的征途仍未開始,這片土地上也充斥著戰亂與征伐。將軍是在這些大小戰役裡,與一位隨軍征戰的書生結識。他們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人,連年歲也相差甚遠,書生甚至不比將軍的女兒大上多少歲呢。但這些差距都不能成為友誼的阻礙,同袍之情自然而然地沉澱醞釀,二人逐漸稱兄道弟,成了生死與共的忘年交。他們曾相互扶持,駐守於邊關的風沙,走過血與火的戰場……直到有一日,將軍接到了新的命令。

他被派去了九天國。那一年,蟄伏在那一方土地的邪神們已經佈設結界,將九天國圍作有去無回的詭地。將軍不過是習武之人,不通玄術,無法越過結界,返回故國。他一去不返,音信全無。書生自然憂心至極,而更心急如焚的,是將軍的女兒。

他的女兒倒是位人物,是當年討伐邪神的大戰中,與神無君並肩作戰的友人之一。她是將軍的養女,但將軍視她若己出,她也將將軍當作至親看待。出了這樣的事,她怎能置身事外?她要親身前往九天國,自是順理成章了。

書生也是這樣認為的……縱使掛心她的安危,他也並未加以阻攔,誰會去否認她的忠孝之情呢?乃至多少是支援她走這一遭。書生親自前往港口,為這個他看著長大的孩子送行。

這個稱他作叔叔、對他敬愛有加的孩子,在那裡與他告彆,登船出海。他還為她看過了黃曆,那是多好的一天,風和日麗,確是宜出行的好時日。

然後,她再也冇有回來。

那場舉世聞名的殺伐之後,結界崩塌瓦解,不再多方推諉的朝廷終於派船,把將軍接回故鄉。在戰爭期間,將軍與女兒在九天國是見過的,即使後來又分開,他也以為他們會分批迴來。可踏上故土後,他見到的隻有女兒的一封信。

訣彆信。

她去了哪?冇人知道,生死也無從知曉,人們隻知道她再也冇有回來。

書生再也冇有見過她,除了寥寥幾麵。他也再冇有見過將軍。前者是因無處尋覓,而後者,是他無顏相見。有人說,那是他為將軍女兒的事心裡有愧。畢竟是他允了那孩子去找將軍的,就是他親自送那孩子走上了不歸之路。

這不是故事的全部。書生自然懊惱歉疚,在一開始,卻與將軍一樣並未失去希望。將軍向朝廷請命,求上頭準許他再去九天國一趟;書生本是在準備科舉,也棄了手中事務,上下奔走,希望為友人打通關竅。將軍的請求被駁回了一次又一次,說是怕他再老馬失蹄,說是惜纔想留他為國家效命,說是……朝廷已經知道,他在九天國有自己的勢力,怕擁兵自重。

將軍啞口無言,所謂的勢力,不過是諸神之戰中為了打敗邪神,給九天國的百姓留下守護而收服的一支隊伍罷了。他有心要解釋,卻無從辯駁。他憤怒,也理解;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最後,朝廷鬆了口,允他出海。可啟程前,他需要再為國效忠一次,收複一處失地,平了那兒的反賊叛亂。將軍有些猶豫,畢竟是刀兵無眼,他的老命不要緊,可若有三長兩短,還怎麼去找他女兒?況且時間不等人,萬一打上三年五載,遲了該如何是好?九天國裡也的確還有他的親信,還給他來過信呢,說能為他準備船隻,他隨時可以自行動身。

將軍搖擺不定,他想這是關心則亂,自己拿不下主意,便與老友商議。書生對他說,做人還是要忠君愛國,他戎馬半生,想來也不想到頭了還落下遺憾。書生又解釋,自己也不是勸他當什麼舍小家為大家的人,隻是若留下把柄,做了違心之事,到底不美;鬨亂子的地方自己也打聽過,叛賊們並不成氣候,將軍隻需走上一遭,給朝廷表個忠心,就能順理成章、光明正大地前往九天國,兩全其美。

他們久違地徹夜長談,推杯至盞,酩酊大醉。

將軍聽從了他的建議,一掃心中憂慮,次日便上朝,領命帶兵,出征平亂。聽聞訊息的書生獨坐家中,心中如墜千鈞,久不得安。他並未對將軍說謊,可他說出這些話,卻不儘是出自本意。他想起前些日子來訪的朝廷命官,他們對將軍的指控:意欲謀反,勾結私兵,私收他國書信……

字字誅心。--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